Search


了解睡眠理論,才能把寶寶的作息調好!

了解睡眠理論,才能把寶寶的作...

  • Share this:


了解睡眠理論,才能把寶寶的作息調好!

了解睡眠理論,才能把寶寶的作息調好!

【理論1】淺眠與深眠
你是不是覺得小嬰兒和大人一樣,睡著就是睡著?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
大人是先深眠再淺眠,一次循環為九十~一百二十分鐘;三個月前的嬰兒是先淺眠再深眠,一次循環約四十分鐘,三個月後的嬰兒一次循環約五十~六十分鐘,慢慢變成先深眠再淺眠,隨著年紀睡眠循環會逐漸接近大人,五歲後的幼兒則與大人一樣。
睡眠也是一種學習,寶寶會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學習如何入睡和在淺眠時不小心醒來又重新睡回去。

【理論2】睡眠連結
寶寶出生時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的習慣,假設媽媽每次在睡前就開始抱著寶寶走來走去,寶寶就會開始習慣這樣的入睡模式,每天入睡時,都需要你這樣做才能睡著,半夜當寶寶淺眠不小心醒來,就會要求媽媽再重複一次這樣的動作。某樣動作和睡眠產生連結性,並養成習慣,稱為睡眠連結。假設您已經替孩子養成不當、造成父母負擔的睡眠連結,通常只要打斷連結性,就可以養成孩子睡眠的好習慣。
舉例:有些月齡較大的孩子被養成含著奶瓶(睡眠連結)才能入睡,否則就睡不著,當媽媽下定決心把奶瓶丟掉(打斷連結性),孩子就會漸漸習慣沒有奶瓶依然能入睡。

【理論3】睡在同一個地方
假設你有天在房內床上睡著,但是醒來卻發現在公園長椅上,你的心情是否會感到很驚恐?同理,將寶寶抱在懷中睡著後再放入床裡,寶寶淺眠時發現並不是睡在你的懷中,而是陌生的地方,自然會哭著想回到媽媽的身上睡,於是媽媽聽到寶寶的哭聲,只好再抱起來哄睡,不斷的重複,最後只好抱著嬰兒一起睡。如果新手媽媽能對此情形甘之如飴也罷,然而往往只會更加深新手媽媽的產後憂鬱症,讓疲倦的母親更加疲倦。

有人說:孩子不願意睡在床上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正確來說是:寶寶剛離開母體,不習慣新的環境;寶寶在母體內是以面向母親,呈趴著的姿勢(所以寶寶趴睡的時候會比較安穩),所以母親可以用和緩或延遲的方式讓寶寶習慣嬰兒床,而是不是習慣會造成母親無法負荷的入睡方式(例如:抱著走來走去),這在於母親的態度是否有想要幫助孩子適應家庭的環境及入睡方式。

摘自《管他百歲千歲,能帶好孩子才是萬歲》第三篇

2013/12/10開放預購
博客來連結
http://www.books.com.tw/…/as…/longstone/products/0010618726…


Tags:

About author
現任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院長 新店漾媽媽產後護理之家顧問醫師 臺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 台大醫學系畢 經歷 台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新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慈濟大學臨床講師
楊濬光醫師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 院長 專長胎兒診斷、高層次超音波,行醫至今,接生人數已逾10000人。
View all posts